打類固醇止痛 不會引發骨鬆
【許宏志/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】
在復健科門診治療中,對於局部疼痛,在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一段時間後仍不見效果,或疼痛侷限在韌帶、肌腱、肌肉等軟組織,服用藥物無法達到有效濃度、或口服藥物劑量太大造成胃腸不適時,復健醫師就會考慮使用類固醇局部注射治療。
不過病患聽到要打類固醇,通常會擔心一些併發症,最常見的是:聽說打類固醇會骨質疏鬆?打類固醇會使肌腱斷掉?打多了會產生有紫斑、月亮臉、水牛肩的庫興氏症?在打針之前,讓我們先瞭解甚麼是類固醇。
可體松(cortisol),是腎上腺所分泌的一種類固醇類的化合物,為人體體內自然的產物,主要的功用在協助身體對環境壓力做出反應,其中包括了葡萄糖、蛋白質、脂肪、電解質等的代謝。正常腎上腺每天約分泌125-300毫克的可體松,其分泌是經腦下垂體由各種荷爾蒙分泌來調節。
復健科常使用的類固醇,包括了hydrocortisone(氫羥腎上腺皮質素)、prednisone(強體松)、methylprednisoloine(甲基化強體松)等。它們與可體松一樣,都屬於糖皮質固醇(Glucocorticoid)的一種,結構功能和可體松也類似,除了對壓力反應的功能外,在組織學上則可減少發炎細胞活性及數目。
另外,可以減少微血管壁的通透性,抑制氣管收縮,抑制細胞的發炎反應中的前列腺素生成,影響過敏物質的合成或釋放,以改善水腫的情況。因此,在臨床使用上相當廣泛,包括了癌症、腦水腫、慢性阻塞型肺病變、風濕性關節炎、過敏症、氣喘、皮膚炎、各類急慢性疼痛等。幾乎所有的炎症反應都可經由類固醇治療達到改善效果,因此也被稱為「美國仙丹」。
使用類固醇所引起的骨質疏鬆症,大多是長期服用口服類固醇引起的。在復健科治療疼痛時,類固醇的單一劑量幾乎不會引起骨質疏鬆症。
醫學研究顯示,在長期或多次(兩次施打間隔在兩周內,注射次數超過四次以上)的肌腱內注射才會造成硬化,在肌腱外的腱鞘注射則較不會。
而類固醇引起庫興氏症的劑量,通常要每天連續服用10毫克以上連續兩周才會發生,因此在治療疼痛單一劑量的注射類固醇(通常每次注射為2.5到5毫克),也幾乎不會引起庫興氏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